孙存周继承了父亲孙禄堂的深厚武学功底,虽然他自谦自己远不及父亲技艺的二三分,但曾经对他人说:“我这一生的志向,不在做官,不追求经商,也不做打手,更不想图个侠名,只希望能继承并发扬家族的绝学。”①
据孙存周的子女回忆:
他们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告诉他们,小时候跟着祖父学习拳法时,夏天练拳时他顾不得擦汗,任由汗水从脸颊流下;冬天的衣服几乎是湿透的,始终难以干透。父亲常常说:“早晨练,晚上练,不管多辛苦,就得找些苦头吃。吃不得大苦,怎能练得好拳?”这段教诲至今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里。②
孙存周的武艺精湛,精通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且在各类短兵器和长兵器的使用上也极为娴熟。他擅长纯阳剑、八卦剑、太极剑、雪片刀、八卦七星杆等武器,且对八卦奇门枪、六合大枪、方天大戟等长兵器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中年之后,他对三拳三剑、雪片刀、七星杆的研究尤为深入,成就颇高,大枪的技艺也令人敬佩。孙存周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并将其提升至哲理的层面,强调武艺在塑造人格、锤炼精神与改变气质方面的巨大作用。
展开剩余77%1933年春,孙存周应上海警备司令部和公安局的邀请,从金山来到上海,教授军警拳术。同年秋,全国五运会及第二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届时上海的武术名家纷纷前往,准备一较高下。在宴会间,一位拳家气吞山河,言辞激烈地宣称当时无有敌手。起初,孙存周并未回应,但很快,言论变得越发针对他,甚至在公开场合暗讽孙存周。孙存周心生不满,于是站起身来,冷静地问道:“听闻您胸有成竹,是否能让我一试?”对方显然不甘示弱,立刻迎面而来。而孙存周轻松地站立,一手插兜,另一手夹着烟,缓缓吐出一缕烟雾,悠然地迎了上去。对方还未接近,便已不稳摔倒。孙存周气定神闲,举止潇洒,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感震撼。从此,上海的武术界再也没有人敢挑战孙存周的锋芒。郑佐平曾评价孙存周:“技击一绝,拳械出类拔萃,堪称江南武林一流。”尽管名声卓著,孙存周从未有过丝毫自满之情。
抗战爆发前的几个月里,孙存周培养了几位有潜力的学生,包括萧格清的两个儿子萧德全、萧德昌,以及董岳山等人。特别是董岳山,他的天赋让孙存周十分看好。曾有一次,孙存周对妻子说道:“我这些功夫,恐怕以后只能交给他了。”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萧德全仅学习剑术一年,便获得全国剑术亚军。1935年,举世瞩目的全国六运会在南京召开,十位武术界的顶尖人物被选为大会的评委,孙存周也名列其中,成为“十大国术名家”之一。③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一个月后,日军逼近上海,孙存周忧心北平的家人,决定北上。在车站人山人海,众人争先恐后地抢票上车。此时,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哭泣着无法上车,孙存周见状,毫不犹豫地放下行李,一手抱起一个孩子,将母子三人送上了火车。等他回过身准备取行李时,四周已空,行李被盗,所有的钱财和私物都丢失,但幸运的是车票还在身上。那位妇人愧疚不已,不知如何报答他。孙存周却淡然一笑,劝她道:“这与你无关,物品只是从一个主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主人手中罢了。”一路上,他始终未透露自己的姓名。到达无锡时,妇人带着孩子前来感谢,便匆匆离去。
然而,就在离南京不远的地方,车厢被日军轰炸,铁路被炸毁,交通完全中断。孙存周身上仅剩几个银元,于是决定步行继续北上。在经过豫鲁交界时,他遇到了昔日国术馆的学生石敬之,他们组织起抗日游击队,请孙存周传授劈刺术。孙存周随即参与了游击战,历时三年,参加了数十次大小战斗,但由于力量悬殊,最终队伍被日军击溃。
1942年,孙存周护送石敬之前往重庆,途经郑州时遇见了师弟杨紫辰。在那个时局下,南方的道路已无法通行,在杨紫辰的安排下,石敬之辗转至西安。而孙存周则在1943年潜回北平,确认家人安好后稍感宽慰。日军得知孙存周回到北平,几次上门邀请他出山教授武技,但孙存周以眼睛失明、功夫荒疏为由婉拒。他为避开日军的打扰,很快离开了北平,来到定兴孙振岱家中隐居,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专心教授乡民自卫之术。
孙存周的长子孙保和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多次抗日战斗,曾任特务连连长,后升为代理营长。1944年,他在洛阳战役中壮烈牺牲。孙存周得知消息后,握着儿子的遗物,感叹道:“他没有辜负家风。”没过多久,他又得知了自己徒弟董岳山的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孙存周痛心不已,夜不能寐,从此两鬓渐添白发。④
1956年,孙存周的师弟支燮堂从上海专程来看望他,并鼓励他总结家学,撰写有关武学理论和训练方法的书籍。孙存周一生的心愿就是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然而此时,武术界的“唯技击论”浪潮却已经开始,阻碍了他创作的步伐。
1962年,孙存周孤身前往上海,探望老友,并住在支燮堂家里。此时,他经常与周仲英、周锡琛等人聚会交流。1963年8月,孙存周感到胸口剧痛,他的儿子孙宝亨判断为心肌梗死,立即将他送往北大医院。然而,孙存周在下车时突然倒地,不幸去世。此时,他已年逾花甲,英年早逝。
孙存周的去世在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评价。由于孙存周一生性格刚直,行事风格独特,他得罪过不少人,导致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贬低他,也有人称赞他的高风亮节。叶大密曾评价孙存周为“古侠遗风,气质超凡”;褚桂亭认为他在技击上的造诣是无可匹敌的;姚馥春的弟子周剑南则说孙存周是个刚强直率的人,他的武技和见解也远超他所见过的所有人物。
张烈曾回忆道:“我年轻时好打架,但孙存周曾告诉我:‘我不希望你成为一个打手,练拳术要以精神为主,武艺和文艺的结合,才是最高的境界。’从此我不再为争斗而打架,反而开始认真思
发布于:天津市辽宁股票配资公司,利好优配,斗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