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三伏”正式开启
这是一年中
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
中石大人
正以别样的活力
带着课堂沉淀的理论养分
踏上了实习实践的新路程
求知的脚步开始丈量祖国大地
6月开始,地球科学学院2024级资源勘查专业本科生在北京虎峪山脉、天池东段等地开展普通地质学实习。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2024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在长辛店油库、西沙屯压缩机站、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普地实习、生产实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同学们在广袤山川中
在能源企业生产一线中
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
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而这样的实习传统
其实自学校1953年建校以来就一直在传承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着力构建具有典型行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国家能源领域输送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专门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生产实习为重要载体,将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贯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始终立足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结合课程内容,将专业技能提升、石油精神教育、社会责任培养有机融入实习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955年,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在玉门油田实习
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学生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
1998年,学生赴野外开展地震小队实习
2023年6月,学生在南阳二机集团实习
在实干中增强本领,收获技能
实习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更是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积极开设校办工厂,把课堂搬到车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使他们对相关行业获得更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北京石油学院特色实习工厂
采访人物:方华灿
我们原来在北京石油学院的时候,一个南、一个北,我们叫南实习工厂、北实习工厂,这南实习工厂就是一个机械厂。学生们可以在这进行金工实习,包括锻造、重工、焊接、热处理,钣金工以及上机床等。
华东石油学院第一个校办炼油厂1970年就白手起家建设,建起来之后马上发挥作用,学生要实习在校内就可以进行,老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到装置前讲这是炼化装置,这是蒸馏装置,蒸馏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校办工厂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具体的实习环境,成为了学校培育工程人才不可或缺的平台。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特色之一,工程教育历史悠久,持续深化。早在1958年,学校探索全面完成教学、生产、科学研究设备加工三方面任务,1964年3月8日《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对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除此之外,学校积极拓展实习渠道,组织学生前往一线野外等现场进行实习,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干中增强本领。
1959年,北京石油学院红旗炼油厂大门
1964年,《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对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的做法进行报道
1956年暑假,学校钻采系1955级学生在唐山进行大地测量实习(左一为王德民)
学生们正在进行经纬仪、平板仪测量实习
采访人物:管守锐
我当学生的时候,一年级暑假唐山地质实习4周,在四川实习8个礼拜,那是野外实习,后来川中我在现场待了一年零三个月,都在现场上跟现场人员学习,包括油管套压、油压是做什么的,怎么管理,基本上我都是在现场学的。
采访人物:许震芳
后来就参加了生产实习,我们跟着师傅上班,三班倒。油井都是在各地地方,都得要去跑一次,看油井的油压、套压情况,然后回到办公室就要记下来。我觉得通过生产实习,跟工人师傅学习到不少东西,采油厂具体干什么的自己也知道了。
采访人物:张厚福
实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1957年我带学生到柴达木盆地去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定完题目以后,就在柴达木盆地棉布帐篷里做毕业设计,答辩通过以后才能回学校。当时是全国分了好多地方,有的到新疆到克拉玛依,有的是到陕甘宁、到延长、延安去做毕业设计,还有的是在渤海湾大港油田,在辽河油田做毕业设计。
1957年,张厚福老师带着本科毕业班的学生到柴达木盆地进行毕业实习
张厚福老师在实习现场
一部分是我带着学生到川东梁平做野外实习,当时成立了川东梁平石油地质细测大队。大队长由我们教研室主任沈乃菁教授担任,下面设了两个细测大队,一个大队是在黄泥堂背斜做细测,另外一个是在大天池背斜做细测。黄泥堂背斜4个小队长,大天池背斜6个小队长。过去都没有做过细测工作,所以当时由张家环教授带着我们,在梁平公路上,教我们怎么用皮尺丈量剖面,怎么样来描写这个剖面,它的岩性、颜色类型、构造,它有什么矿物成分、有什么特点,教会了我们描述方法以后,我们这十个小队才分头去做构造细测,当时做完差不多要两三个月。
直观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专业内容也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北京石油学院川东细测大队第三、四联队合影
学生在大天池构造进行细测工作
学生在黄泥堂构造进行细测工作
在挑战中转变思想,坚定信念
在实习实践中,学生们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这样的经历进一步塑造了学生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同时也坚定了他们选择扎根基层、投身国家能源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采访人物:张嗣伟
有一次我们到玉门实习,受到很大教育。那时候钻井露天的,下雨的时候,掌握钻机的司钻也必须站在那,哪也不能动。
更使我们感动的就是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大学去的,所以工人非常欢迎。后来我们看所有的机器都是苏联的,工人跟我们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用上自己的钻机?爱国奉献不是一句空话,在这以后很多同学转变了思想。
采访人物:许震芳
我劳动实习是在玉门,条件相当艰苦。我们住的都是草坯房子,晚上睡觉特别冷,全是拿管子打了洞烧煤气,每个人都是黑的,脖子基本上都是黑的。
实习的时候,我们要跟工人一块要会战。发生井喷的时候,整个石油一到天冷的时候结成冰块,我们拿铲子一块一块铲了,铲到脸盆上,脸盆就往后传,一直传到车上。我们当时用这种办法收油,艰苦奋斗。但是从来没感觉到苦,觉得就是很光荣。我们是年轻的学生,在为国家贡献,觉得很开心。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贡献智慧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教学面向国家需求,把专业建在生产服务一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索未知、分析问题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现场需要、行业难题开展研究,贡献智慧。
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炼厂机械专业四年级学生在兰州炼油厂实习
华东石油学院时期,学生在胜华炼油厂实习
采访人物:严大凡
一年三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带着学生上现场的。我带研究生,首先一条接触生产实际,比如说我原来带的第一个博士生,我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叫可靠性,首先得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到底可靠性有哪些问题,弄清楚我们国家的事故概率,才能研究可靠性。
1963年,严大凡老师带领储运专业1958级学生在玉门油矿石油沟开展实习
采访人物:袁璞
自动化专业是为了生产过程实际服务的,所以必须瞄准生产过程。你要解决石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必须对生产过程有深刻的了解,如果不了解,根本提不出问题来,不知道该做什么。
深化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
1990年,学校开启工程硕士生培养,实施“订单式”办学模式。1998年,学校成为首批获准招收工程硕士的14所高校之一。2000年,率先建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2010年,率先在企业建立工程师学院,成为国家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23年,学校获准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为能源领域唯一一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2024年,学校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共建中国—巴西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03年,学校大庆油田研究生工作站揭牌
2004年,学校与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合作协议签字暨研究生工作站揭牌仪式
2011年,学校入选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图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在企业实习
2023年7月,学校召开卓越工程师学院工作推进会暨卓越工程师教育论坛
当一批批中石大学子走向野外,走进工厂,踏入车间,进入企业学习一线技术,他们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坚定了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地质实习
学校组织学生赴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开展专业实习
学校组织学生赴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开展实习
如今,校内实习条件也逐步优化,工程训练中心2023年正式启用并开课,7个实训模块使学生在金工实习课程中掌握工程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赋能助力。
在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上,学校将对标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优化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工程教育资源,构建全面系统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档案馆
编辑:罗子怡 王贵雯 杨文琰
责任编辑:胡桂宇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他们,用“自讨苦吃”来回答“青春如何不负”!
“滴,发现漏点!”中石大这门课让机器人 “活” 了!
持续更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这就约起吧,咱们一起回家看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声明
在实干中增强本领!
辽宁股票配资公司,利好优配,斗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