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导弹雄伟掠过阅兵场,这款中国最新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一亮相,立刻宣布全球重型液体核弹的舞台正式进入“中国单打独斗”的时代。作为东风-5家族的顶峰之作,东风-5C以183吨的起飞重量,超过18000公里的射程,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实战能力的重型洲际导弹,让俄罗斯引以为傲的“萨尔马特”也得甘拜下风。
东风-5C能站上巅峰,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中国航天技术四十多年不断进步的结晶。从1980年东风-5首次试射成功,到东风-5A打破15000公里射程的记录,再到东风-5B掌握了分导多弹头技术,一代代升级都精准地满足了战略需求。
最新的东风-5C融合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采用轻质材料优化弹体结构,配备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系统实现了长时间储存,发射准备工作也明显缩短。单弹头或分导式热核弹头的发射能力,结合惯性制导、星光制导以及北斗定位的精准融合,使得这款导弹既能实现全球范围的覆盖,又能精准打击多个战略目标。“Military Watch”网站评价其为“撬动全球核威慑体系的利器”,这一说法也正好体现出它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中国的东风系列不断升级,表现稳扎稳打,然而俄罗斯那边曾经以重型洲际导弹闻名,现在却陷入“起早贪黑,赶不上晚集”的尴尬困境。俄罗斯方面很长时间都没提起“萨尔马特”导弹了,原因嘛,主要是俄罗斯的“杀手锏”项目遭遇了重大挫折。
俄罗斯用心研发的RS-28“萨尔马特”导弹,本应是替代苏联时期的R-36M2“撒旦”导弹的“接班人”,结果倒变成了“古董复制品”。这款“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地下发射方式,配备液体火箭发动机,多个弹头可以分导,实际上就是苏联时代的R-36M2“撒旦”那一套“老产品”的新版本,算得上是个“复刻版”。
自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失去了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的技术撑腰,只能拿80年代那老型号凑合着改改。结果,RS-28“萨尔马特”导弹的干质量比和投射能力非但没提升,反而还有下降,核心技术更是没啥新突破。其实“萨尔马特”这洲际导弹的战斗力基本没啥实质进步,大家觉得它牛,那全赖“撒旦”导弹本来就特别顶呱呱。
更让人担忧的是研发过程中屡次碰壁,这款导弹连续多次发射失败,结果对批量生产和服役造成了很大影响。从2013年开始搞,4次正式试射只有1次成功。2018年第一次发射,才飞了几十公里就掉了,2023年测试中途还出故障,到了2024年9月甚至在发射井里炸開,留下了直径65米的大坑,唯一配套的发射井也彻底毁了,修复至少得2到3年。这期间,只有在2022年4月的试射中成功了,当时导弹飞了几千公里,落到了堪察加半岛的靶场。
“萨尔马特”导弹的难题反映出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深层次危机。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导弹的核心芯片和电子零件出现断供,只能用国产的临时替换,这种仓促应对埋下了不少技术隐患;而且,项目的资金被挪用了,试验并不充分,结合赶在普京生日之前发射的功利心态,最终导致了惨重的后果。原计划2018年正式服役的导弹,现在一推再推,要到2028年之后才能看到明显的进展,而现役的“撒旦”导弹已经服役超过十年了,风险太大,俄军已经有十五年没有进行发射试验,实际上让重型洲际导弹的战斗力出现了空白。
这个明显的差别带出一个重要的现实:在发射重量超过150吨、具备强大投掷能力的重型液体洲际导弹范畴,目前只有中国的东风-5B和东风-5C真正具备实战水平(而美国的民兵3洲际导弹只有36吨左右)。
东风-5C的亮相,不仅弥补了世界上同类武器的空白,还以“全球必达”的威慑力巩固了国家安全防线。俄罗斯还在费劲地复刻旧型号的时候,中国凭借不断的技术革新,已经把战略反击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辽宁股票配资公司,利好优配,斗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